超声筛查越频繁,肝癌死亡率越低

Gut. 2015 Feb 10; DOI: 10.1136/gutjnl-2014-308786

定期肝脏超声检查是指南推荐的肝癌的筛查方式,AASLD的指南推荐半年检查一次。但这半年的筛查间隔抑制存在争议,并没有定论。本站前面也提到过一些研究,例如半年筛查比每年一次更保险且再将间隔缩短至3个月则意义不大。这项来自台湾的回顾性研究再议这个问题,以期进一步明确超声筛查的益处,并试图了解何种筛查频率最优。

这项研究基于台湾的全民健保数据库,纳入了多达52,823名新发肝癌病人, 包含了数据库中从2002年到2007年的所有肝癌病人。根据患者接受超声筛查的频率,分为0-6个月(半年)、7-12个月(一年)、13-24个月(二年)和25-36个月(三年)以及3年内都未接受筛查(从未筛查)的患者。需要注意的是,超声检查的频率也是基于健保数据库,如果患者自费接受过检查,则不能在数据库中反应出来。评估筛查方法的有效性的研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排除肿瘤诊断的lead-time。简单讲,假如一个病人在肿瘤诊断后生存时间为1年,而如果这个患者发现肿瘤晚了半年(这就是lead-time),但诊断后生存期也有半年的话,这种筛查对于他显然就没有意义了。作者当然排除了lead-time的干扰,并且研究中使用了多种方法估算了lead-time。

让我们直奔结果。半年、一年、二年、三年和从不筛查的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比例分别是24.3%、26.9%、22.9%、21.3%和18.3%。筛查间隔为半年和一年的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比例相似,而其他组的患者接受根治性治疗的比例逐步下降。多因素回归分析后,相对于半年的患者,其他各组的相对危险度逐步增高,分别为1.11、1.23、1.31和1.47(P值均小于0.001),如下曲线也足够说明问题,即筛查越频繁,死亡率越低(这当然是排除了lead-time后的结果)。

2015-03-14_us_screen_mortality.png

此外,因为病例量大的惊人,所以还不可避免地产出了不少有趣的副产品。例如,作者还发现了与患者不良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性别(男性)、年龄、乙肝或丙肝感染(负相关)、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等。因为研究的终点是全因死亡率而不仅仅是肝癌相关的死亡率,所以一些其他系统疾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脑血管病、COPD、糖尿病、肾衰、高血压(负相关)、消化性溃疡等)也跟死亡率相关。此外,在大型医学中心及胃肠科就诊的患者,死亡率也稍低。我最感兴趣的部分是,一些药物的治疗也可以降低死亡率,这些药物包括:

  • 抗病毒治疗:抗乙肝,HR=0.60;抗丙肝,HR=0.46

  • 非甾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COX2抑制剂,HR=0.65

  • 他汀类药物,HR=0.54

  • 二甲双胍,HR=0.77

    尽管已经有不少报道提示这些药物可以通过降低肝癌复发等方式降低肝癌患者死亡率,但因为本项研究的终点是全因死亡率,所以这项研究还不能告诉我们这些药物是不是通过降低肝癌复发/延缓肝癌进展,从而延长患者生存。

Full citation: Wu CY, 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ultrasonography screening and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 nationwide cohort study. Gut, 2015